学者视点

  • 叶继元:什么是“好的学者”和“好的研究”?

    转载于
    人大复印资料

      近年来,我国学者的论文发表数量在国际上屡创新高,然而,与此同时学术界呼唤更多大师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其间的落差让我们看到论文数量和头衔并不等于学术大师。在近日于北京大学举行的首届“加强高校学术规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讨会上,本文作者发表的报告从学术规范的视角出发,指出学术规范的目的是倡导做真学问,培养好的人、好的学者,从而造就大师,让我们看到弥补上述落差的关键,也拓宽了我们对学术规范的理解。为此,光明日报编辑特别邀请作者在报告的基础上撰写此文,与大家分享。

  • 郑先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普遍安全世界”的思想真谛

    转载于
    2017年12月06日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党的十九大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全面阐述了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远离封闭 、开放包容的世界”和“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构成的“美好的世界”。这一主张已写入12月3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北京倡议》,并成为凝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和智慧。

  • 李章斌:胡适与新诗节奏问题之再思考

    转载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20期全文转载

      胡适的“自然的音节”论是新诗的诗体变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它在节奏层面上给新诗做出了定义,但是,胡适的节奏理论更多地采取新诗与旧诗截然对立的视角,很少去通盘思考“韵律”共同之本质,因此,“自然的音节”论依然留存着很多疑点,比如“自然的音节”究竟与散文和日常语言的节奏有何区别?它是否就是韵律本身?这些认知空白给新诗造成了文体上的合法性危机。若我们重新理解韵律之基础(同一性与重复),并从同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来看待新诗韵律的种种结构与现象,就能够认识到胡适的节奏理论的意义与局限,照明其理论中的一些晦暗不明之处(如双声叠韵、“内部的组织”与韵律之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对新诗与旧诗的韵律做统一的观照,破除“新诗没有韵律”的疑虑,而且有望为新诗韵律的营造和分析找到有效的思路与原则。

  • 闵凡祥:社会文化史视阈下人的疾病及其历史书写

    转载于
    《光明日报》2017年7月31日第14版

      自20世纪初期开始,随着新史学运动的发展,西方医学史的书写范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向,由传统的科学技术史范式转向社会文化史范式,所叙述与书写的重点从原来对伟大医生及其伟大发现的关注,转向对人的疾病与健康社会文化意义的探讨与叙述。

  • 邹靖雅 李刚 王斯敏:智库建设:如何配置人 考核人 激励人——基于“中国智库索引(CTTI)”的智库人力资源调研分析

    转载于
    《光明日报》2017年9月14日 11版

    现状透视:我国智库人力资源配置特征

      人力资源是智库的核心资本,决定人力资本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是其配置结构与运用机制。“中国智库索引(CTTI)”是由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联合开发的在线智库数据库,目前通过遴选收录了我国约500家智库信息。本文选取CTTI中人员数据填写完整的16家社会智库、11家社科院智库及33家985高校智库作为样本,从以下角度对其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

  • 张良仁:村落和社会进化

    转载于
    《新华文摘》2017年第12期

    一、序 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进化理论,尤其是美国人类学家塞维斯的“游团-部落-酋邦-国家”四阶段论,逐渐进入我国,为我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的探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不过,我国学者只是引介或者使用理论,对于理论本身鲜有批判和修正。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学说,来重新诠释塞维斯的四阶段论。

    二、西方社会进化理论

  • 范从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

    转载于
    《经济研究》2017年第5期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曾用国际金融危机的事例批判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的错误观点。习近平总书记说:“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远的不说,就从国际金融危机看,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习近平总书记这里的分析,是从刚刚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这个事实,论证了两极分化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关联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是在这种判断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做出了本质规定:共同富裕。

  • 洪银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构

    转载于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5月7日第4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当前学术界正在推动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贯彻落实这一精神的集中体现。

  • 孔繁斌:中国行政哲学的价值及其呈现

    转载于
    《光明日报》(2017年3月13日第15版)

      任何一门学科大致都存在本学科的哲学分支领域,承担着为本学科提供价值论和知识论的使命,彰显着学术共同体的精神气质、价值情怀和自我意识。十几年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界形成了重视行政哲学研究的传统,并对一系列重大问题持续开展了探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进展中,行政哲学提供了知识求取的驱动力和想象力,探索和建构了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治理语境下若干重大问题的原创性研究,取得了具有重大理论和学术价值的成果。

    ?

    在现代性叙事转向中推进学科发展

  • 李刚:建立智库全层次全要素评价体系

    转载于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9日 11版)

      现有的智库评价体系大都聚焦影响力评价,这是对智库的效用、效果进行评价,属于外部评价。应建立包括纵向影响力评价、治理评价和管理评价“三位一体”评价,横向智库人才评价、产出评价、项目评价、财务评价、研究咨询评价、传播沟通评价“六要素联动”评价在内的、纵横结合的智库全层次全要素评价体系。

    影响力评价的内在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