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为婆罗门教,奉行种姓制度。后来印度教吸收了佛教、耆那教的某些教义和各种民间信仰, 成为印度最流行的宗教。
印度教一共膜拜300多万个神袛,不过 最重要的是湿婆、毗湿奴、大梵天。
印度教徒不仅膜拜诸神袛、英雄和鬼神,自然万物例如太阳、月亮、星星、河流、湖泊、动物、植物等也都是他们祭祀对象。另外恒河是印度教徒心中的圣河,至今每天仍有成千上万印度教的善男信女在恒河圣水中沐浴,以期洗涤罪孽。
02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进入印度是公元7世纪左右。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在教义上差异极大,伊斯兰教主张同胞之爱,因此极力反对种族制度,也摒弃偶像崇拜。
03
佛教
佛教创始人是印度净饭王和摩耶皇后之子——悉达多,后人尊称为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死后,佛教虽然分成好几个宗派,但是都以佛陀为宗师。
然而,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却没有成为印度人的主要宗教,而是在 日后成为亚洲地区的第一大宗教。
04
锡克教
15世纪时,出生于旁遮普地区的纳纳克,创立了锡克教。纳纳克自幼受到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熏陶,所以锡克教融合了以上两教的思想, 宣传普遍宽容的宗教思想。
05
耆那教
是印度本土的宗教之一。相传公元前6世纪由刹帝利种姓出身的大雄所创立。
该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认为正确的信仰、知识、操行会导致解脱之路,进而达到灵魂的理想境界。同时该教是一种禁欲宗教,其教徒主要集中在西印度。耆那教徒不从事以屠宰为生的职业,也不从事农业。
由于印度是个宗教盛行的国家, 宗教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印度人看来, 宗教至关重要,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生活,这种思想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人们信仰宗教,按宗教教义行事。绝大多数人从早到晚,从生到死,一举一动,无不与宗教联系起来。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